郑风·叔于田

先秦·诗经

叔于,巷无居人。岂无居人?不如叔也,确实美且仁。
叔于狩,巷无饮酒。岂无饮酒,不如叔也,洵美且好。
叔适野,巷无马。岂无服马?不如叔也,洵美且武。
译文:去田猎,巷无人住。怎没人住?没人如他,真美且仁。
去冬狩,巷无人酌。怎没人酌?没人如他,真美且好。
去郊猎,巷无骑手。怎没骑手?没人如他,真美且勇。
品读:

鸟美在羽翼,人美在何处?

美与美丽是两个概念:美丽是对外在表象的描写,美是对整体内涵精神的概括升华。

《叔于田》中的男子俊逸潇洒,可以称得上美丽。但诗歌并不着重表现这点,而在于表现其中男子的美。

秀美外表下,美是仁爱。每个人都依靠爱心而存在。当我们付出温暖的爱时,我们也得到对方的爱。心灵维系着彼此的关系与距离。有的人活着,是因为生命躯体的存在,但他死了,他没有仁爱之心,他的心灵孤零零地存在另一个世界。有的人虽然肉体已经死去,远离了我们,但他的仁爱,却让我们永远怀念、永远感动,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。仁爱之心是最值得赞美的人性。它超越地域、国家、民族、肤色,支撑起人类的存在。

佛说,众生扰扰,其苦无量,我要成为天,成为地,成为旱天的雨,成为漂渡者的筏,饥饿者的食,干渴者的水,寒冷者的衣裳,炎热者的凉风,成为疾病者的医生,黑暗中的灯光。这是无所不能的佛。作为弱小的人类个体,我们不可能让自己的爱心惠泽每一个需要的人。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,帮助身边能够帮助到的人。烛光虽弱,但也要燃烧出一分光明。

美还是威武。这是在当时特定年代的审美标准。人要存在下去,就必须要打败凶猛的野兽、侵犯的敌人。如此以来,身强体壮,武艺高强,成为一种人人希望的理想,成为一种美。它可以保卫自己的家族、国家,让人们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。这是基于现实理想的美。同时,威武还可以表现出孔武有力、英勇剽悍的男子气概,让人们领略雄壮的男性美。如果是女子,则会强调女子的柔美。这是基于性别不同的美。

虽然现在我们不再迫切需要武艺来卫护人们的利益,这种美感所有下降。但男性的阳刚气质仍然需要这种威武的美。估计,应该没人喜欢一个千娇百媚的男子。
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