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南·卷耳

先秦·诗经

采采卷耳野菜名,也叫苍耳,不盈顷筐浅竹筐,易满我怀人,寘彼大道登上高低不平的土石山,我马疲乏而生病,指足胫无力。我姑酌彼青铜酒杯语气助词,无实义以不永怀。
陟彼高冈,我马玄黄因病而变色。我姑酌彼兕觥犀牛角酒杯,维以不永伤。
陟彼有土的石山矣,我马疲劳而生病矣。我仆病而不能走矣,云何忧愁矣!
译文: 苍耳采啊采,仍不满浅浅一筐。叹息着我心上人,大道上放下筐。 登上石山,马儿已疲软。我且用那青铜杯小酌一杯,以免耿耿于怀。
登上高冈,马儿已累坏。我且用那牛角杯小酌一杯,以免忧思成疾。
登上土坡,马儿已累倒。仆从也病倒了,真愁人!
品读:

巾帼不应让须眉

《卷耳》让离别之思散发的无处不是,大路旁,凌乱的石山,高高的山冈,浓的像一团化不开的雾。只有借酒消愁。情感低落的甚至颓废。

为什么那么多的征夫怨妇?为什么少有征妇怨夫呢?这种男女不同的内心情怀多由男女角色、地位及分工造成。

男子从小便被视为传宗接代的根本。在家长制的威严下,男子有着不容怀疑的绝对地位。所以男子可以去读书,上私塾,接受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伟大抱负,要实现孔圣人所说的“三不朽”(立功、立德、立言)。所以男子要支撑起家庭,处理耕种、送迎等重要事物。要发奋图强,夺取功名,光宗耀祖。一切重要事务都需要男性去担负。一旦面临外敌入侵等紧急事件,男子也要有义务去“服役”,为国杀敌。所以古代多“征夫”。

相比较之下,女子地位低卑,女子无才便是德。她需要去做的,便是遵守妇道,操持家务,养育子女,赡养父母。一个人任劳任怨的辛苦、幽怨,在家中却无人倾诉,子女小辈,父母权威,唯一能说上话的丈夫却远在天涯。心中不免愁苦万分,极尽思念。

征夫怨妇,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太多荡气回肠,缠绵悱恻的故事,以至于让人怀疑是不是人心里从来便有这么一种离别悲苦情结。“君住长江头,我住长江尾,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一江水。”浩浩荡荡,这股情思随一江春水流传至今。

现在的男女之间,不再有死板的角色限制。女子一样可以养家糊口,一样可以驰骋杀场。于是,远走天涯的队伍里面,多了些女子的身影。在古代不曾有过的征妇怨夫也成了悲愁别绪中的一声叹息。

虽然古今离别愁苦的心境没有任何改变,但至少女子已经与男子比肩而立了。

国学故事:缇萦救父

西汉时期,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(淳于是姓,缇萦音tí yíng)。她的父亲淳于意,本来是个读书人,因为喜欢医学,经常给人病,出了名。后来他做了太仓令,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,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。没有多久,辞了职,当起医生来了。

有一次,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,请淳于意医。那病人吃了药,病没见好转,过了几天死了。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,说他是错了病。当地的官吏判他“肉刑”(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,割去鼻子,砍去左足或右足等),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。

淳于意有五个女儿,可没有儿子。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,望着女儿们叹气,说:“唉,可惜我没有男孩,遇到急难,一个有用的也没有。”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,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,又是气愤。她想:“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?”

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,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。缇萦到了长安,托人写了一封奏章,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。汉文帝接到奏章,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,倒很重视。那奏章上写着: “我叫缇萦,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。我父亲做官的时候,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。这回儿他犯了罪,被判处肉刑。我不但为父亲难过,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。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;割去了鼻子,不能再按上去,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,也没有办法了。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,替父亲赎罪,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。” 汉文帝看了信,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,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,就召集大臣们,对大臣说:“犯了罪该受罚,这是没有话说的。可是受了罚,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。现在惩办一个犯人,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,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。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!”

大臣们一商议,拟定一个办法,把肉刑改用打板子。原来判砍去脚的,改为打五百板子;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。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。这样,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。也使国家废除了这种残酷刑法。

文化常识:古代酒器

尊,是古代酒器的通称,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,敞口,高颈,圈足。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。壶,是一种长颈、大腹、圆足的盛酒器,不仅装酒,还能装水,故后代用“箪食壶浆”指犒劳军旅。彝(yí)、卣(yǒu)、罍(léi)、缶(fǒu),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。爵,古代饮酒器的总称,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,下有三足,可升火温酒。角,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。觥(gōng),是一种盛酒、饮酒兼用的器具,像一只横放的牛角,长方圈足,有盖,多作兽形,觥常被用作罚酒。杯,椭圆形,是用来盛羹汤、酒、水的器物。杯的质料有玉、铜、银、瓷器,小杯为盏、盅。卮,也是一种盛酒器。

考古学家一般把我国古代酒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:一、新石器时代至夏代,流行陶质酒器;二、商代至西周,流行青铜酒器;三、东周至秦汉,青铜器与漆器并重;四、魏晋至隋唐,瓷酒器和玉酒器日益繁荣;五、宋元以来,瓷酒器空前普及,玉酒器、金银酒器也有相当的数量;玻璃酒器至清代才有一定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