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风·园有桃

先秦·诗经

园有桃,其实之。心之忧矣,我歌且谣。不知我者,谓我士也骄 。
园有,其实之食。心之忧矣,聊以行国。不知我者,谓我士也罔极。
| 彼人是哉,子曰何其。心之忧矣,其谁知之。其谁知之,盖亦勿思。译文: 果园有桃树,果实是佳肴。心中忧只能通过歌唱来排解。不理解我的,说我太过狂傲。
果园有枣树,果实是美食。心中忧姑且靠周游国内来解。不理解我的,说我无所不用其极。
| 他们说得对,不然你说是为何。我心中的忧伤,有谁知道呢。还是丢开不去想了吧。品读:

知音世所稀

没有知己的人是苦闷的。落落独行,哀叹不已,成为他们的形象特征。

诗人一个人走在果园里,唱着忧郁的歌,看着美好的食物没有半点胃口,只因心中的忧虑没人理解。他在呼唤自己的知己。

知己该是什么样子?

知己多因与自己有一致的兴趣爱好、人生理想,或者因为某点人性本质的相同互相赞赏而走到一起。在两人共同喜好的领地内交流彼此自己的发现、热情,相互欣赏,进而交流彼此在生活、社会等各方面的喜怒哀乐,体会心得。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要求人有不同的情感倾诉对象,父母妻儿是因亲情爱情融合在一起。由于太近,有时一些情感反而不愿与他们交流。朋友知己与自己的关系距离,比父母妻儿远一些,而比其他人近一些,不远不近,若即若离。能够因交往的超越功利而倾吐衷肠,又能因距离的远而较少受到倾诉的影响。如若与父母妻儿去说,恐怕就是天天的叮咛,夜夜的嘱咐,省却了这些烦恼,而又能发泄胸中的不平之气,注定了朋友知己是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必需的陪伴。“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”朋友知己的角色定位就在适度的中间,永远带着亲善的笑脸迎接你的到来。

充分的信任、无私的帮助、衷心的关爱是朋友知己的特点。不论诉说什么样的内容,知己都会为你保守应当保守的秘密。为你出谋划策,殚精竭虑而在所不惜,甚至士可以为知己者死。但知己朋友的这种帮助并非没有原则,当你的意图思想犯下错误时,他也会用严厉的斥责去表现自己的关爱。只有那些存在意图或毫无诚心的所谓朋友,才会用谄媚华美、一味顺从的言语来迎合你。所以很多显得象朋友的人其实不是知己,很多不像朋友的人反而倒是知己。

除了父母妻儿,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,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知己。

国学故事:运斤成风

庄子送葬,经过知己惠子的墓地,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:“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自己的鼻尖,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,让一个匠人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。匠人挥动斧子呼呼作响,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,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,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。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,召见匠人说:‘你为我也这么试试’。匠人说:‘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。但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。’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,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交流的人了!”

文化常识:朋友的种类

明代名士苏竣在《鸡鸣偶记》中把朋友分为四类:“道义相砥,过失相规,畏友也;缓急可共,死生可托,密友也;甘言如饴,游戏征逐,昵友也;和则相攘,患则相倾,贼友也。”大意是指,应当结交的朋友有:在道义和学业上互相砥砺,对缺点、错误直言规劝的“畏友”;以心相交、生死与共的“密友”。不应结交的朋友是:互相吹捧、只讲吃喝玩乐的“昵友”;以利取人、朋友遇到困难或不幸时非但不伸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的“贼友”。另外还有“诤友”(能用直言相规劝的益友)、“难友”(一起遭受灾难,处于同一困境的人)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