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风·采葛

先秦·诗经

思念的人儿正在采葛采萧 彼采藤皮纤维可做夏衣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!
彼采,古时祭祀用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!
彼采兮!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!
译文: 那采葛的人哟,一日不见如隔三月!
那采的人哟,一日不见如隔三秋!
那采的人哟,一日不见如隔三年!
品读:

本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,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,如《毛诗序》以为是“惧谗”,所谓“一日不见于君,忧惧于谗矣”;朱熹《诗集传》则斥为“淫奔”之诗,说“采葛所以为絺綌,盖淫奔者托以行也。故因以指其人,而言思念之深,未久而似久也”;吴懋清《毛诗复古录》则以为采葛(萧、艾)比喻平时蓄养人才,“临时方获其用,若求之太急……一日则如三月之久”;牟庭《诗切》又说是“刺人娶妻……而徒溺其色,一日不见,则思之如三月之久”;姚际恒、方玉润、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,方氏申述云:“夫良友情亲如夫妇,一朝远别,不胜相思,此正交情深厚处,故有三月、三秋、三岁之感也!”(《诗经原始》)近人则多主恋歌说。就诗论诗,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。闻一多指出“采集皆女子事,此所怀者女,则怀之者男”(《风诗类钞》)。译文取闻说作男词。

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,耳鬓相磨,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,所谓“乐哉新相知,忧哉生别离”,即使是短暂的分别,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,以至于难以忍耐。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,反覆吟诵,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,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,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,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。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,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,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,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,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“一日三秋”的成语,审美价值永不消退,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。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?拙作《风诗含蓄美论析》曾剖析本诗“妙在语言悖理”,意思说: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,三个月、三个季节、三个年头怎能与“一日”等同呢?当是悖理的,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,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,一日之别,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、三秋、三岁,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,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、难分难舍的恋情。这一悖理的“心理时间”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,所以看似痴语、疯话,却能妙达离人心曲,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。

扭曲时间的思念

《采葛》,简单而又经典。

全诗总共三句话,语意重复,核心意念就是思念。不论女子去采葛,采芦荻,还是采香艾,男子都会痛苦地呼喊,一天没有见到你,就好像过了许久许久。

“乐莫乐哉新相知,忧莫忧哉生别离”,热恋中的情人,总是感觉时间的脚步那么匆忙,相聚短暂;而一旦分离,却又感觉时间如停滞了般缓慢,完全忽略了刚刚还抱怨时间那么快。他们在矛盾中体验着快乐,处于忘我状态中。这个世界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,两人除了热乎乎的情感体验之外,脑子里没有其它任何东西的位置,也不可能有其它东西。

所以就会出现奇迹,出现幻觉。客观的真实被执着强烈的爱恋扭曲成另一种模样。一天的时间,在他的感觉中,那就是漫长的三个月,三个秋天,甚至三年。而根据古汉语数词虚指的用法,那还有可能是很多很多年。但我们不会因为这种貌似简单的错误认知而感到可笑,相反,我们却能在这简单的错误中感受到爱的力量的伟大,并为其真诚而感动。

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”,难以忍受的煎熬因秋天的萧瑟而凄凉,一天的分离因三秋的悠长而愈加刻骨铭心。在淡淡的一句话中,我们感受到灵魂深处的震颤。时间,空间,财富的多寡,地位的贵贱,尘世的俗碍在至真爱情面前都会灰飞烟灭。

热恋期间的爱是轰轰烈烈的,沉浸其中的人们总是幸福的。这是人性的呼喊,不需要太多的压抑与束缚。只是,现在有些爱恋的表达过分注重形式而变得夸张可笑,形式的华贵难以掩饰内容的苍白。一叶一世界,一花一菩提。一束简单的玫瑰花,就是一个爱的世界。

国学故事:秦吉了

四川剑南地区一豪门贵族家中,有个十分聪慧美貌的奴婢。主人十分疼爱她,如同自己女儿般。有位太守送给他一只秦吉了,他便让这位奴婢专门看养这只鸟,其他什么事情也不用做。天长日久,备受精心照料的小鸟与奴婢之间产生了浓厚感情。一天,小鸟突然不见了,惊恐不安的奴婢四处寻找,一无所获,无奈之下,她向主人说,她洗澡的时候,不知为何,小鸟逃出笼子飞走了。主人一直怜爱她,也就没加指责。

这家主人同县的亲戚家有个儿子叫梁绪,非常聪明好学。一天,他正在刻苦攻读,突然发现一只小鸟飞到了他的书案上,对着他,如同人一样说:“我为你找了个好妻子,你去看看吗?”。梁绪非常惊奇,也非常好奇,就尾随着这只秦吉了出了书房。刚到院门口,看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进到了母亲的房内,再左右巡视那只鸟,则已经不见了。他进到母亲房内,和母亲打声招呼,不停地偷眼看那位女子。从谈话里他知道,原来这位女子就是那位贵族家的奴婢。而这位奴婢也侧眼瞧见了这位风神俊朗的少爷公子。再仔细瞧时,正好碰到梁绪目光投射过来,两人不觉心房乱颤,脸颊飞红,陷入了爱情的甜蜜中。此后,两人通过小鸟传信,倾诉衷肠,互表思念,感情的温度越来越高。

梁绪从未感觉她是奴婢而心存狭芥,只感觉她就是他一辈子的爱人。日思夜想,渴望秦吉了每天都能带来她的消息。然而突然一天,奴婢和小鸟销声匿迹,音信皆无。正在怅惘若失时,贵族家传出一个消息,说有个奴婢死了。梁绪心里猛然一颤,一打听,果然就是他所爱的人。原来,秦吉了在传信的时候被一恶少用弹弓打死,而那位奴婢也因为被人嫉妒,遭受谗言,说其与其他男人有私情,被主人乱棍打的奄奄一息,放在棺材里,埋在了郊外。

而这一切,梁绪无从知晓,他深深地陷入了沉痛当中。在黯然神伤之际,忽然他梦到一位女子,说她就是那只秦吉了,那位奴婢现在墓中,尚有生机,赶紧去救她。并告诉了他准确地点。梁绪猛然惊醒,梦中所言仍历历在目。他赶紧上马,跑到埋葬他爱人的地方,挖开浮土,趴在棺木上仔细一听,果然有微微喘息之声。梁绪高兴地立马打开棺木, 那位奴婢果然已经复活了。梁绪见此情景,惊喜若狂。两人抱头拥泣。在墓地左邻有座尼姑庵,梁绪请其中的师太代为照料,资以薪水。回家又向母亲仔仔细细将事情原本诉说一遍,母亲一直非常疼爱儿子,不忍心拂逆儿子意愿,同意了两个人的婚事。梁绪欢欢喜喜地迎娶了自己所爱的人。

两人顾念秦吉了的恩情,每每遇到被人捕获的秦吉了,不论花多大价钱都要买下来,然后放生。

文化常识:数词虚指

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。实词主要有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词、量词,虚词主要有代词、副词、介词、连词、语气词。在数词中,三、九、十、百、千、万等数字,往往不是实指,而是虚指,表示很多。多带有夸张的用法。如《木兰诗》: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”意思是指“将军身经无数次战斗阵亡,壮士许多年后才回到家乡。”

延伸阅读